编者按:日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2020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对2030年全球渔业的生产、价格、消费、贸易等趋势进行了预测。现摘编如下:


2-200F916153C51.png



生 产


基于所用假设,全球水产品总产量(不包括水生植物)有望从2018年的1.79亿吨增至2030年的2.04亿吨。按绝对数量计算,2030年相较2018年将实现总体增产15%(2600万吨),低于2007-2018年间27%的增长。水产养殖将继续作为全球水产品产量增长的驱动力,从而延续数十年之久的趋势。2030年水产养殖产量预计将达到1.09亿吨,较2018年增长32%(2600万吨)。然而,水产养殖的年均增长率会从2007-2018年间的4.6%放缓至2019-2030年间的2.3%。这一放缓归结于一系列因素,包括:更广泛地颁布和执行环境法规;可获取的水资源和合适生产地点的减少;与集约化生产相关的水生动物疫病暴发加剧;以及水产养殖生产力提升放缓。中国水产养殖生产的预期减速预计将与其他国家的增产部分相抵。中国今后十年的政策已随“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启动,水产养殖预计将会继续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型。转型旨在通过采用对生态友好的技术创新,使生产更好地融入环境,同时减小产能,随后加快增长。然而,养殖种类在全球渔业产量(食品和非食品用途)中的占比预计将从2018年的46%增至2030年的53%。


亚洲将继续主导水产养殖,并将负责2030年以前增产部分的89%以上,从而使亚洲占2030年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9%。中国仍将是全球主要生产国,但在总产量中占比将从2018年的58%降至2030年的56%。总体而言,各大洲水产养殖产量预计都将继续增长,而种类则因国家和区域而异。非洲和拉丁美洲预计将成为该部门增长最快的大洲,增长率分别为48%和33%。非洲水产养殖产量的增长将由两个因素驱动,一是近几年来形成的更大养殖能力,二是随着更高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当地需求刺激了促进水产养殖的地方政策。然而,尽管预计增产,非洲的水产养殖总产量仍然有限,2030年预计将略高于320万吨,其中大多数(220万吨)产自埃及。


就种类而言,2030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大多数(62%)将会是鲤科鱼和巴沙鱼(包括Pangasius spp.)等淡水种类,该比例高于2018年的60%。虾、鲑鱼和鳟鱼等较高价值种类的产量预计也将继续增加。一般而言,食物中需要较大比例鱼粉和鱼油的物种预计产量增长较慢,原因是鱼粉价格预计将会上涨,导致供应减少。


捕捞渔业产量预计维持在高位,2030年将达到9600万吨左右,今后十年中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一些波动,使南美洲渔获量减少,尤其是秘鲁鳀,进而造成期间全球捕捞渔业总产量整体下降约2%。影响捕捞渔业持续生产的因素包括:1)一些捕捞区域渔获量增加,这些区域的某些物种种群由于资源管理改进而得到恢复;2)少数国家水域渔获量增加,这些国家渔业资源未充分捕捞,存在新的捕捞机会,或渔业管理措施限制较少;3)改进渔获利用(包括食品和非食品用途),包括在立法或市场水产品价格上涨的驱动下,减少船上丢弃、浪费和损失。预测中还包括中国捕捞渔业将减产10%,原因是随上述“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启动的政策已经得到实施,并有望持续到下一个十年。在捕捞渔业方面,中国的政策旨在通过控制发放许可、减少渔民和渔船数量并控制产出来减少国内渔获量。政策其他目标还包括:实现渔具、渔船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定期减少燃料补贴;消除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通过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和季节性禁渔恢复国内鱼类种群。但需要指出的是,现行政策也提出发展国家远洋船队,这种方式可能部分抵消国内渔获量的减少。


今后十年,捕捞渔业产量中用于生产鱼粉和鱼油的比例将小幅下降(预计2030 年该比例为18%,低于2018年的19%)。然而,鱼粉和鱼油总产量在2030年预计将比2018年分别高出1%和7%,这是由于加工业中水产品废料和副产品制成的鱼粉和鱼油产量增加。从2018年到2030年,使用水产品废料制成的鱼油在总量中的占比预计将从40%增至45%,鱼粉占比则从22%增至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