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上海的盒马鲜生门店正常营业,80%的配送员不休息,消费者仍可以手机下单,享受30分钟配送上门的服务。据零售展统计,春节期间盒马的订单量总体比平时增加近5成,除夕当日,位于曹家渡的盒马鲜生门店因客流量过大而不得不让顾客分批次进入……永辉超级物种在上海的三家门店,除了除夕和初一的运营时间有所缩短之外,其他时间均正常运营;老字号年夜饭“堂吃”依然一座难求,但半成品、成品年夜饭与饿了么、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老字号星级大厨的手艺……

  2018C-star 上海国际零售业设计与设备展引领零售行业最新趋势,带您见证中国零售巨大变革,上海零售展欢迎您的到来。

  据市商务委抽样调查,本市276家零售和餐饮企业春节期间(2月8日至2月21日)实现销售额107.9亿元,同比增长10.4%,期间,新零售“春节不打烊”功不可没;不仅如此,零售展新零售还满足了广大市民消费升级的需求,2月23日,天猫国际披露春节期间最新进口数据显示,2月7日至2月22日期间的成交额较去年同期暴涨近20倍,其中上海、北京、杭州成为前三大“进口剁手党”城市。

  传统商业的“老大哥”为何能站到新零售的风口?

  互联网潮起潮涌,新零售正站在大变革时代的风口,商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魔幻……而上海凭借上百年商业生态的深耕细作和厚积薄发,自2017年“新零售元年”起华丽转身,一跃成为新零售领域的优等生——各大商业企业纷纷抓住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机遇,瞄准新消费群体的数字化、社群化、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新需求,不断探索零售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的融合式发展新格局:猩便利、苏宁BIU店、简24、欧尚盒子等无人店业态不断出现;盒马鲜生、百联RISO、超级物种、宝燕商城等跨界零售新物种竞相登场;食行生鲜、厨易时代、强丰、易果生鲜、万有集市等“互联网+社区服务”新模式百花齐放……

  “海纳百川、万商云集一直是上海商业的鲜明特色,随着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我们期待上海这座城市能继续成为新零售发展的‘试验田’和‘竞技场’,未来有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在魔都萌芽、扎根、生长,在全国率先形成更多消费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道。

  有人说,上海有着全国最浓厚的传统商业痕迹,百货商厦、超市卖场、便利店等传统业态的权重很大,甚至还有人说,上海已经坐失了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为何上海这样一位传统商业的“老大哥”,如今能却引爆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消费的新零售革命?

  “这是因为上海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强劲的消费潜力为新零售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2017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988元,继续居全国首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超过50%,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规模已超过香港、新加坡等邻近全球知名城市。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在零售行业,上海一直是中国的“桥头堡”。另外,全球340家跨境零售企业中,有180多家入驻上海,渗透率超过50%,数量仅次于伦敦和迪拜,列全球城市第三。除了跨国零售企业的扎堆,各类超市、便利店、快餐连锁店在上海的密度,也是全国领先。上海还拥有15个市级商业中心、30多个地区级商业中心以及67个特色商业街区,全市标准化菜市场近千家,社区微菜场超过1500家。“星罗密布的线下零售店和商圈,让上海在全国的零售版图中显得很显眼,这也是新零售试验和竞技的最大沃土。”

  “新零售的发展更离不开技术进步。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商业发展与新一轮技术革命交融对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支付等创新技术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17年底,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426家,其中全球研发中心40余家,位居全国首位。外资研发中心为上海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资本、创新人才,成为上海获取和利用全球创新要素的重要力量。此外,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着强大的资本支撑。“更难能可贵的是,上海各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对各种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给,星巴克全球烘焙工坊能成功开业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