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消费趋势从购买、炫耀商品的阶段转换至注重购物体验本身。各业态间的竞争和、同一业态间竞争的不断深化,是否可以考虑突破城市型商圈的猛烈进攻,得到对应未来购物中心发展的策略呢?
当今,购物中心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兴趣爱好、休息空间、娱乐空间及社交手段。未来必定会被能够长时间停留、享受休息的”滞留型购物中心“所主导。
MALL OF AMERICA - 仅是娱乐设施,让顾客提案定制型经验
当今消费者期望购物中心超越卖场的概念, 成为可以充分享受 ”购物乐趣“ 的商业空间,国内的开发者对此也非常了解。
因科技数码文化的不断发展,不得不改变依附于传统街区/时间距离上的商圈概念。消费者越来越希望购物中心可以提供与他人相见、沟通的空间。购物中心同样也希望打造能够达到 ”顾客之间的交点“作用的空间,但因对购物中心开发观点的差异(强势地产开发的概念)、缺乏品牌多样性、商品规划混乱(习惯性的定位及业态业种布局 、消费者分析不足)等多种情况一直未能实现。开发商仅仅通过增加餐饮与儿童娱乐等业态、局部场景主题化等方式填补以上的缺憾。
为了能够与其他购物中心产生差异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引进其他购物中心内没有的品牌、特色品牌、娱乐商品及丰富多样的餐厅等。
虽然国内购物中心现已按照此种形式发展, 但仍需思考首次入驻的品牌是否符合目标顾客群的标准、娱乐商品是否偏重于儿童、餐厅数量是否超过实际所需、规模是否越来越侧重于大型化等问题。成功商业的核心点是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外表看似华丽,实际并无消费者光临的空间,并不是最佳的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需成为成年人交流的娱乐场所“
韩国河南市STARFIELD购物中心
因此, 成功购物中心最重要的条件是具备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明确“主题”。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无非是主(次)力店、知名餐饮品牌、生活方式店或个性十足的内装环境等。
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以上方式就显露出了局限性,所以需要强化文化、娱乐contents等内容。
现阶段消费者光临购物中心的理由从购物、吃饭、体验发展至文化生活。
能够促使日本T-SITE(鸟屋书店),成为东京消费文化中心地带-代官山的地标,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在单纯“书店”的概念中,加入了提案Premier Age(50~65岁)生活方式的“主题”。
近期在日本东京开业的GINZA6,不仅将茑屋书店视为“连接顾客的交点”,而且将其利用为文化人士相见的场所。
今年四月,在日本广岛LECT购物中心开业的茑屋书店,将其全面打造为“连接顾客的交点”,并通过茑屋书店创造了时间消费型空间。
茑屋书店不仅提高了书店本身的营业额,更不断的刷新了购物中心的营业额。整体购物中心的氛围逐渐倾向与“成年人气氛好的娱乐场所”。
举一个韩国的例子。今年,8月在韩国高阳市开业的Starfield购物中心,店铺面积为(13.5万m2),约27%的空间被购物以外的泳池、篮球场、SPA、美容区域等业态占用。
Starfield购物中心,通过多种业态的PB品牌加盟,促使购物中心不仅是偶尔路过的场所,而是提供“必须光顾的理由”的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