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商品带给最需要的人,人人都可以做生意。”用这句话形容当前的社交电商发展境况一点不为过。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流量变现的生意,越来越受当下青年人的喜好。
近年来,移动社交的普及推动了社交电商的兴起,拼多多的崛起更是对传统电商格局形成了冲击。
渠道私有化将加速新个体崛起,引发众多互联网巨头、传统行业巨头的惊醒,于是纷纷投入重兵在新零售。
新零售的大势
互联网巨头惊醒转场新零售
领跑者出乎意料预示着中国制造新机会
2018年,小米、华为、京东、格力、蒙牛、娃哈哈等纷纷布局社交电商,更是映衬了社交零售市场的井喷式成长的事实。
来自指数增长实验室数据显示,过去五年,社交电商保持126.7%的复合增长率,2019年社交电商的GMV有望突破1万亿元。
此外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微盟、小红书、有赞、云集、爱库存、每日一淘、好衣裤、礼物说等等也拿到了来自阿里、腾讯、顺为、红衫、天堂硅谷、纪源资本、创新工场等国内一流投行累计22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社交电商“风口”已来。
这些传统巨头的惊醒显然与拼多多、云集等赴美上市有关联,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这说明了社交电商是符合资本市场的预期和投资逻辑的。被资本青睐是一种行业趋向,无法阻挡,那么如何去跑赢新零售市场则关系到这些平台企业的生死存亡。
新人货场
个体商业逐渐成为新零售、新消费领域的主角,也正在颠覆我们的认知。
蒙牛社交新零售平台——南客觅品顾问孙帆认为,社交新零售是渠道私有化的战场,预示着未来商业中心将从流量+商品转移到信用+内容,前者注重的是基于流量的商品交易,而后者更是基于人机传播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下的商品内容的输出和交换。
人、货、场三个场景重构为新零售的参与者带来无限可能,每一个独立的社交个体的我们如何在这分得一杯羹?
全新的新零售时代,这是一个“以品牌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变。大健康类产品如何基于消费者数据与需求做产品创新?如何在细分领域深耕,真正服务于消费者,提出一个最适合消费者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同时让消费者成为品牌和产品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