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个人驾驶一艘电鱼船,电鱼网探入水中,刹那间水面泛起一片“白”,水中的鱼挣扎几秒钟后就丧失了活动能力,浮在水面。电鱼者撒下渔网,实现此行的“大丰收”。

这是长江上最常见的电鱼作业。除此之外,电鱼还有更繁杂的“大工程”。两条渔船拉起一张电网,与江面等宽,协同前行,缓缓划过水面。接下来,整条江的大部分的鱼都会被一网打尽。

1.jpg

长江支流赣江上活动的大型电拖网渔船

长江,不仅是渔业资源产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但近年来,长江的渔业资源和鱼类生态已经岌岌可危。如今,6000多公里的浩荡长江,水产品年产量不到10万吨。而肆虐的电鱼活动,正是给长江水生态带来严重破坏的重要因素。

2.jpg

2019年8月,赣江边曾停泊多条电拖网渔船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和渔业资源,今年起,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禁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打击非法电鱼活动,已被提上日程。

电鱼作业后的“死水”

“2016年,四川自贡有一湾清净水域,这里本来人迹罕至,渔获物很多。电鱼者发现了这里后,不出半月,鱼全没了,这里随之也被废弃了。经过两年的沉寂,有人一声叫喊:‘鱼群回来了!’可随之电鱼者又出现了。”民间环保组织反电鱼联盟的发起人朱凯向记者介绍了电鱼给水域造成的“死循环”。

曾经,长江流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盛产多种经济鱼类,高峰时期曾占到当时全国淡水捕捞总量的60%。然而,近年来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已经基本丧失捕捞生产价值。7月1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给出了一组数据,现在全国每年水产品总量是6300多万吨,长江不到10万吨,占比仅有0.15%左右。

电鱼这一非法捕捞方式已经在整个长江流域泛滥了十余年。“最开始,电鱼者会从家里拖出一根电线,用220伏的生活用电电鱼,虽然对水生态有一定破坏,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经过多年的更替,如今的电鱼机的核心元件从以前的白金机变成了现在的新技术芯片、可控硅等,输出电压很大,对水生生物危害也很大。”朱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