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红18”船日前从国家深海基地鳌山码头起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19年度中国近海综合开放航次——秋季航次”正式开启。

本航次聚焦南黄海和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开展水文、化学、生物、底(地)质等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航次计划用时20天。

据了解,本航次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秋季这一季节转换期重要海洋学现象和过程,围绕区域海洋环境变化主题,深入开展多学科调查与研究,以期为探讨典型陆架海(河)口对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后续海洋环境变异的诊断分析、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和海洋环境修复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

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是一个由多种动力过程驱动,且生物地球化学-生态过程相对复杂的近海海洋系统。冷季北上的暖流系统和南下的沿岸流、季节性的黄海冷水团和不断输入的长江冲淡水,使南黄海与长江口海域具有较为独特的环境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响应模式。同时,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该海域赤潮、浒苔、低(缺)氧等生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以南黄海和长江口及其邻近区为重点研究区域,探寻该海域的水文-化学-生物-底(地)质过程,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据介绍,多年来,海洋一所持续在我国近海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观测,综合揭示我国近海的环境变率及自然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以深化近海系统对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重要生物资源变动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