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直认为,绿色城配示范城市一直是新能源专用车的重要推广市场。而第二批绿色城配示范城市名单(以下简称“第二批名单”)公布在即,而这是否意味着更多城市迎来城市配送车辆“油换电”的风潮。但究竟绿色城配示范城市对新能源专用车的推广应用起到多少作用,电车资源从2017~2019年8月全国新能源专用车上牌数量上得到了部分答案。未来哪些地方更适合推广新能源专用车,增量市场又会出现在哪些城市?

7个城市上牌量不足200,铜仁为0

电车资源根据2018年至2019年8月的新能源专用车上牌量数据将22个第一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市(以下简称“第一批名单”)进行排序,总销量为63608,其中深圳市共计上牌量为29136,以45.8%的占比位列第一批名单头把交椅。第二为成都,上牌量为10505,占比16.5%。22个城市中有七座省会城市,两座经济特区和一座直辖市。

第一批名单中仅有深圳和成都新能源专用车上牌量破万,共有7座城市上牌量不足200辆。其中铜仁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上牌1辆、2018年至2019年8月上牌量为0。距离第一批名单的验收剩余不到9个月的时间,显然城市绿色货运示范工程并不一定对当地新能源专用车的销售有帮助。

上牌量前二十 仅7座城市为第一批示范城市

上牌量前二十的城市中,仅有7座城市是第一批示范城市,分别是深圳、成都、襄阳、广州、天津、长沙和厦门。

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除去芜湖、襄阳、东莞以及佛山四座城市以外,均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特区这类资源聚集性城市。而芜湖、襄阳受当地主机厂影响,成绩可观;东莞、佛山则受深圳广州物流影响,亦取得不错的成绩。

行政等级高、经济发达城市上牌量占比高

重点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直辖市,这类城市在经济、政策执行力、人口数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人口的数量代表了物资的需求,物资的需求带来物流体量的变化,而政策执行力的保证能够促进物流的规范和增长,财政补贴的作用也远大于路权政策的作用。

1.经济发达区域更适合推广新能源

上图为2018年至2019年8月新能源专用车上牌量的行政区级占比,有数据的省会城市(包括海南省省会)、经济特区(其中海南省除省会外不纳入经济特区进行比较)、直辖市共计35座城市,占了有上牌量的城市的14%,却提供了七成的上牌量。

电车资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了上牌量前二十的城市的2018年GDP,2018年这20个城市的GDP总值达到了27.8万亿人民币,占比全国GDP的30.9%。

2. 同样政策,不同城市执行力不一

政策执行的情况,受下属部门政策执行不足影响,同时也受政策内容不明确影响,如福建省泉州市2019年6月25日发布《泉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贯彻实施方案》第八条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仅提到制定实施方案,并未详细提出制定规则以及责任归属。南昌市于2018年11月28日发布《南昌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第十条及第十一条均提及到柴油车运行管理问题,并详细设置了责任归属。